《小鐵如擬》付魔獸錢的還是魔獸以外的洋將 「比魔獸大咖」的人怎麼了?

才剛在機場來一場涕淚縱橫的告別,「魔獸」Dwight Howard的風波卻突然爆發。

Howard在本季對台灣籃球帶來的衝擊顯而易見,原本差不多算是台灣兩個職籃聯盟、12支球隊裡最弱勢、最不被看好、最不具票房吸引力的球隊,突然之間洛陽紙貴,因為Howard到來而讓主場、客場賽事門票都一票難求,無庸置疑,短期內桃園永豐雲豹得到最大的獲利,成為T1 League裡的話題球隊。

台灣從來沒有想過,能夠擁有這種還具備現役NBA實力、也有成就在身的大牌球星並非以工作宣傳的方式,在台灣用「球員」的身份登場,當然一個球季過去,因為種種原因讓Howard沒能以一己之力拉起球隊,還是在T1 League墊底,成為聯盟唯一一支提早放假的球隊,但都無法抹滅Howard帶來的效益。

球季後,Howard以他始終的正能量、帶著他口中難忘的台灣行經歷返美,從他在球迷送機時的涕淚縱橫,就算是演的我也相信他整趟有連戲,但就在他離開台灣後,突然種種消息爆出,第一個是雲豹總經理張建偉期待未來能持續尋找大咖洋將助威,宣稱他這些日子在外國,接洽許多「NBA現役球星」,甚至有「比Howard更重量級」的球星,希望能招攬來台效力,第二個是隔天就有媒體爆料Howard向雲豹要求要加薪,但Howard駁斥這個說法,更反爆談約時被雲豹扣薪65%,引發兩造各說各話。

不論是意義上「比魔獸大咖」的球星,或者是實質給Howard薪水、在球團地位「比魔獸大咖」的管理階層,看起來在Howard離台後,引發的風波還在持續中。

何謂「比魔獸重量級」?

我們當然可以理解,Howard本季帶給雲豹的效益可說是立竿見影,當然以Howard的年紀來說,這並非什麼長久之計,但以雲豹的整體體質來說,要重新整建出一組有競爭力、能吸引球迷的本土陣容並非易事,也不像臺南台鋼獵鷹那樣有對相同體系(劉孟竹教練與健行科大)的脈絡,因此未必能複製本季獵鷹的成長模式,那短期內,只要出得起錢,或許這種大牌洋將就是他們可以選擇的方向。

不難想像在這個流量掛帥的時代,先把話講出來、搞到討論度都在身上是個可以想見的操作模式,就像上季當Howard來台後,有一堆「媒體」就紛紛把什麼DeMarcus Cousins、Isaiah Thomas等人來台的消息傳得甚囂塵上一樣,但如果張建偉的說法是「比魔獸更重量級」的「現役球星」,那就很值得討論。

Howard是8度入選NBA明星賽、3奪年度最佳防守球員、5次年度第一隊的球星,當上季NBA在明星賽前因為適逢聯盟75週年而挑選出75大球星時,Howard就被認為是遺珠,如果我們用極端一點的方式,討論出「現役的75大球星」,就會得到Giannis Antetokunmpo、Stephen Curry、Anthony Davis、Kevin Durant、James Harden、LeBron James、Kawhi Leonard、Damian Lillard、Chris Paul、Russell Westbrook這些名字。

嗯,很明顯這些都不是會來台灣的名字,所以或許雲豹透露的不是這些頂尖大咖。那我們就從寬、以Howard在NBA最後幾年的狀況來看。

的確,Howard在NBA最後幾年都是領底薪合約,但這不代表他就只是個底薪球員,從他在2020年泡泡圈內復賽對湖人的貢獻、接下來他轉戰七六人、又回到湖人的聲量可見,過往曾8度入選NBA明星賽、3奪年度最佳防守球員、5次年度第一隊的Howard是被各隊視為「瘦死的駱駝」,的確以各隊合作模式、以他現在的技能不值得球團以高薪招聘,但他依舊是功勳滿滿、具備一定影響力的「前球星」。也就是說扣除一些抱團特例,但所謂等級比Howard高的球員,絕大多數都是有能力在NBA討生活、沒有必要遠渡重洋,而這些在NBA領低薪的球員,多數名氣上顯然也不會比Howard更「重量級」。

當然,就像Howard來台前我們也從沒想過以他這種等級的人會來台灣一樣,我們或許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,但只能說就雲豹口中這個「比魔獸還重量級」的人,實在很難讓人有所連結,反而更會讓人直觀連結到偏「說空話」,若雲豹真的能鎖定「比魔獸更重量級」的球星,那我們拭目以待,只是現在要我說,我很難相信那些「比魔獸更重量級」的人會需要來台。